王守仁著名诗句62句精选

2023年12月1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王守仁的名言及翻译

1、王守仁的名句

(1)、该群为纯学习群,群规严格,只能由管理员老师发布信息,其他任何人不能发布信息,目的是创造一个绝对纯净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出一批通达圆融了解中华圣贤智慧的家人,为传统文化的长续发展集聚力量!

(2)、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3)、译文: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4)、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5)、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6)、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7)、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

(8)、我很赞同中庸的思想或者王阳明的心学,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抗争,自私与博爱、懦弱与坚强、虚荣与实干、贪婪与节制、懒惰与勤奋、放纵与进取、不懈与满足、情绪与理性、消极与积极的抗争,也就是善与恶的抗争,不同的是,有人不辨善恶、有人能辨却不能行,有人行却而不坚,有的人能有意识的去做,有的人无意识的、凭着感觉去做。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人生就是在善和恶的反复斗争中度过的,忽而行善、忽而从恶。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其实是不好评价他到底是善、是恶的。这种评价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善恶都是动态的,你说他是好人,他可能明天会做些损人利己的事,你说他是聪明人,他明天又可能会做些蠢事,不管昨天怎么样,关键你现在是否知善知恶、从善去恶。王阳明的心学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只要“justdoit”,现在就做圣贤做的事,你现在就是圣贤。

(9)、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10)、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11)、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12)、而在非哲学语境下的日常语言环境应用中,“理”的主观性尤为突出。

(13)、“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14)、道之全体,圣人亦难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15)、博文多识的王守仁除去以上这两句名言,还流传下其他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挖掘。从其名言中,我们可窥王守仁的气度以及自身的抱负,醉心政治。王守仁是谁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著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

(16)、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7)、解析:先生云:“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还说:“谦虚其心,宏大其量。”谦虚是一种很好的德行,易经谦卦六爻皆吉。我们戒色后一定要学会谦虚谨慎,不管戒多久,都不可骄傲自满,有的人戒了几百天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傲慢心一起,接下去就很容易破戒。戒色吧有不少青少年戒友,年纪尚小,取得一点成绩就很容易骄傲,这方面自己一定要学会克服。戒的时间长了,应该觉得自己还是很浅薄,要不断地修谦卑心和惭愧心,这样才能越戒越稳定。戒色后德行一定要跟上,很多人都是败在德行上,德行不够完善,那就很容易被心魔打败。观察一个人德行,就知道他能戒多久,有的戒友戒到一定程度,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德行不够,有骄傲自满的念头,其他负面的念头也很多,因为学习了戒色文章,所以他知道不能起这类念头,于是就坚决断除了。谦者众善之基,必须夯实这个基础,发誓永远不起傲慢的念头,有时念头会自动冒出,必须立刻断除。一个谦虚的人很容易获得好人缘,一个傲慢的人就像一堆臭粪一样,让人避而远之。秦东魁老师的一个视频的名字就叫:谦乃保身第一法。懂得谦虚,不管对戒色还是对为人处世都极为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修谦德。

(18)、今天的探讨正是他的这个谥号,子贡并没有看出他哪一点称得上“文”。我们可以先了解下历史上得到过“文”谥号的都有哪些人,著名的有: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曾文正公,曾国藩;知行合立德、立言、立功三不巧的王文成公,明朝的王守仁,在春秋之前有大名鼎鼎的周文王,由此可见能得到“文”谥号的人都立下过不世功勋,而孔圉显然无名多了,不过孔子却不这么看。

(19)、综上所述,黑格尔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的中文翻译,将“vernünftig”译作“合理”的版本,不管是冯友兰的“凡存在者都是合理的”;或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梁志学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的译法,以及日常的很难考证源头的已经沦为街头口头禅的更加简单粗暴的“存在即合理”。因为“合理”多样的词义,无疑无法做到给读者传递准确信息的目的。甚至,这一译法暗示了不合理现象的合理性存在,使这一本应体现哲学的严肃、严谨的命题沦落成为人人都可以加以嘲笑批评的笑柄。这严重背离了黑格尔的写作本意。而即使是范扬、张企泰、贺麟将“vernünftig”译作“合乎理性”的版本:“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样的翻译也很难规避其歧义性带给读者的困惑。

(20)、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王守仁名言名句摘抄,希望喜欢!

2、王守仁著名诗句

(1)、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2)、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守仁

(4)、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5)、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守仁

(6)、王阳明小时候,堪称顽劣少年,各种记载中都有他行事乖张、屡遭殴打的故事。青年时代,他也一度迷惘,精神不知往何寄托,后人曾概括他年轻时的“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用今天的话来说,王阳明年轻时候,痴迷求仙拜佛,喜欢打打杀杀,走了不少弯路。这种沉溺对年轻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今天,也有很多与当年王阳明一般的同龄人,沉溺于游戏、追星、金钱……但是很多人一直未能挣脱,一辈子沉溺其中,甚至成了悲剧的主角。

(7)、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不是寻常人,从小聪慧,过目不忘,36岁时考中状元,至少这科举成绩,比儿子要好得多。而且王华道德高尚,品行纯正。

(8)、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传习录》

(10)、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12)、上网搜索,对于该文字的中文翻译版本大致有以下几类:章太炎在其1908年的《四惑论》将之表述作:“事事皆合理,物物尽善美”。冯友兰1939年在其《新理学》一书中有“黑格尔说,凡存在者都是合理的。”的表述。范扬、张企泰所作译的《法哲学原理》(该译本1959年由法律出版社发行,商务印书馆于1961年6月、1982两次重印)中译作:“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贺麟所译的《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7月出版)中与范扬、张企泰所作译的《法哲学原理》译本保持了一致。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所有的相关语句均译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梁志学所译《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2002年)译作“凡是合理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理的”。(本段叙述主要引自中南大学刘洗、任拓所述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黑格尔原命题探究》一文,特作注明并示感谢。)

(13)、先生曰:“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14)、翻译:子贡问说:“孔文子为什么能得到‘文’这个谥号呢?”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当然称得上‘文’这个谥号了。”

(15)、孔子的看法是一以贯之的,他看中人的内在品质,而不在意这人的功绩或财富,传统的国人在精神上一直秉持着这种观念,但是,现在这种观念越来越淡薄了,这是我们如今的中国人应该深思的地方。

(16)、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良知一旦被蒙蔽,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17)、人不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唐•韩愈《五箴五首序》

(18)、事实上在汉语言中的“合理”更多意思指向了个人情感意识下的主观愿景。也就是,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在读到合理一词的时候是无法避免在不自觉中混入自我主观情感期许的道德准则评判的。

(1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0)、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3、王守仁最著名的四句话

(1)、 王阳明是明朝一代大儒,更是中国整个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一直受到后人的无限景仰。本册《王阳明箴言录》是从王氏传世的著作中,甄选其中最能体现王氏思想,对现代人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智言警句,辑结成书,以飨读者。不管是对王阳明本身怀有兴趣的读者,还是想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学识的读者,都一定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最直观、最睿智的帮助。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3)、王守仁名言,王守仁至理名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6)、阳明心学,影响深远;家风浩荡,泽被后世。在今天乃至未来,王阳明的思想还在源源不断启迪着世人,照亮着后来人前行的路。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守仁《大学问》

(8)、第二点,我们在谈阳明先生的时候,他的任何一个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智慧都是因缘生的,就好比说土壤的性质、气候这些条件决定了长什么树,有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萌发。所以我们了解王阳明心学的时候,就要深入地看看阳明思想产生的时代是什么,根据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凸显的问题,就能够知道当时思想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想家其实也是个医生,给社会做诊断的,也会开药方。一个思想家在历史上的位置,是由他看问题深刻不深刻,和给出的药方精准不精准所决定的。中国工商业包括航海的发达,包括资本主义萌芽,或者说商品经济的那种生产方式的发展,到了明朝的时候,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的商品活跃了,或者说经济生活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以后,人心就开始有些浮动,叫“饱暖思淫欲”。那么在这个时候一个真正关心社会的人就得去思考,社会的人心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校正它?阳明的心学,它的指向非常清楚。阳明有一句话叫“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就好比说一个贼占山为王,你把他抓起来,这个还容易,但是把贼心去掉,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阳明先生下手的地方,就是心学。这是阳明思想产生背景之一。从南宋以后,朱熹的学说逐渐的成为整个官府认可的学说,以至于在整个明朝以后,科举考试就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指定教材。应该说垄断和控制了整个思想界。朱熹的学说有一个特点,强调格物,另外一个特点,朱熹有的时候他容易导致什么呢?学,理论的学习是一回事儿;行,怎么样去做又是一回事儿。就容易导致知和行是两件事,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在思想界和社会上产生一种不良的风气,嘴上夸夸其谈,而在现实中又不去落实它,这就会造成表和里是两张皮,内和外是两张皮,知和行是两张皮。实际上对我们整个的思想界和社会风气的改良,都有极大的一个影响。这些东西都是阳明先生所生活的时代问题,这都是需要去回应的。下面我就把阳明先生生活的经历给大家稍微说一下。阳明先生出生的时候,他的奶奶做梦,梦见有人从云端上下来,给他家送了个孩子,结果老人家醒了以后,正好阳明的母亲要生孩子了。于是他们就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叫王云。但是阳明出生以后出现了一个问题,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如果阳明先生出生在今天,恐怕就会被某些医院诊断为自闭症。所以我读阳明先生这个成长经历的时候,我就特别感慨,特别感谢王阳明出生在五百年前,那个时候没有西方医学、现代医学给出的特别多的病症。阳明先生虽然5岁多还不会说话,家长有些着急,但是就认为说话晚而已,觉得慢慢的教,长大以后就好了,而没有给他安一个病。孩子的发育是有个性化特征的,每一个孩子开窍的早,开窍的晚,发育的早,发育的晚,话多的,话少的等等是有个性差异的。如果说拿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出来,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有病,我们害了孩子了。一旦宣布了某个人有病,他就是没病也会变得有病。今天的医学发达,结果是造出了几千种、几百种病,使得很多小孩儿一旦发育的有一些个性色彩,往往给安上这一种病、那一种病,什么社交恐惧症,什么孤独症、自闭症、什么这个症那个症,实际上我们会对人家一生的成长打下阴影,这样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是只要给他时间,父母有耐心去培养他、陪伴他,都能达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准。当然真有病的孩子我们去治疗,但是更多的是被误解的孩子,我们一定要深切的反思。

(9)、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10)、译文:人可贵的不是说他没有过失,最可贵的是他改正自己的过失。你能改过,就能从小人变成君子,从君子变成贤人,从贤人变成圣人。

(11)、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12)、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1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4)、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15)、看看英文的翻译:Whatisreasonableisreal;thatwhichisrealisreasonable.或译作:Whatisrationalisactualandwhatisactualisrational.查阅英汉词典,虽然reasonable、rational的中文释义都包含有合理、合乎理性的意思,但因这两个单词都是基于reason这个词根,而reason的词义是原因,而且特指的是符合逻辑推理的原因,这使得reasonable和rational都具有基于逻辑进行分析推理的理性意义,或者说,reasonable和rational就是合乎因果律。因而,reasonable和rational这样的用词更多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理性思维而很少导向非理性思维。显然,英语的这个翻译要比中文“合乎理性”以及“合理”这种极易误导为情感期待的感性化思维方向的翻译要严谨和准确很多。

(16)、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王守仁

(17)、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18)、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9)、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就像王阳明那样。

(20)、解析:先生这段话就是在直指本体了,本体这个词我比较喜欢,《传习录》里面讲到:“未发之中即良知也。”又讲到:“天理即是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道即是良知。”未发之中即为念头未起之时,也就是离念的灵知,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状态。认识本体太关键了,本体是无念而清醒状态,本体是纯粹的觉知,本体就是你真正的自己,是你的真我。念头不是你,身体不是你,念头是工具,身体是载体。《雪狮的蓝绿色鬃毛》里第三十个故事“诺西的实相启蒙”,这个故事我特别喜欢,简要地分享给大家:诺西隆多是华智仁波切的大弟子。他在野外修行时,与上师学习“大圆满”的理论和修法达二十五年之久。有一次,华智仁波切与几个弟子住在一个野外隐蔽叫做那冲的地方。他习惯每天黄昏时,仰卧着,向上凝视,修大圆满的“凝视天空瑜伽”。那是一个非常殊胜的禅修法门,是要让一个人的心与无尽的虚空合一。有一天,华智又在做这样的禅修时,唤来了就在附近的诺西隆多,华智问他是否还未了悟自心本性,弟子据实回答:“还未。”然后华智说:“不用担心,事实上,没有什么你不懂的。先别管它!”上师咯咯地笑着,然后两人继续修禅。诺西隆多曾重复做过一个梦:梦中,华智仁波切为他解开了一团巨大如山的黑线,在线团中心现出一尊金质的金刚萨埵佛像。有一晚,华智又把隆多叫来了,要他躺在身边。“现在我们要揭开一切了,”他保证道:保持清醒!”他们一起向上凝视,望入浩瀚无边、空无一物的虚空。远处有佐钦寺的狗在叫。华智对诺西隆多说:“亲爱的朋友,你听到狗的叫声吗?”“有!”隆多回答他。“那就对了!”上师大叫道。他又问:“你看到天上的星星了吗?”隆多肯定地回答了。华智叫道:“就是这样!那就是本然具足的觉醒的明觉、佛性。不要看别的地方!”就在那时,黄昏当中,隆多超越对立的智慧之眼打开了,隆多喜极而泣!这个故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是在浩瀚星空下的开示,星空唯美而震撼,望向星空时头脑里往往是无念的,只是纯粹地看,没有任何念头,这其实就是纯粹的觉知,听也是如此,只是纯粹地听到狗叫,头脑里没有任何念头。大道至简,简单到不可思议,简单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只有彻底纯真的心灵才能了解和接受真相。认识本体、觉性后,还需要断念保护,光认识本体还不行,因为念头还会入侵,必须做好断念实战。妄念会遮蔽本体,凡夫都是认妄念为自己,跟着妄念跑,而我们要学会做念头的主人,安住于纯粹的觉知。《修炼当下的力量》中说:“只有当头脑静止下来时,你才能认识本体。”还说道:“所谓自由、救赎和开悟,就是知道你自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智噪音下的定静,以及痛苦之下的爱和喜悦。”“本体才是真正力量的唯一源头。”埃克哈特·托利用的是“essence”,译者翻译过来就是“本体”这个词。

4、王守仁的名言及翻译英文

(1)、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2)、真理的本性即为“理性”。真实的道理就叫真性,真理源于自有永有的创造者。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