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感悟112句精选

2024年03月0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

1、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内容

(1)、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观于田夫农父,终岁勤劳,而少疾病,则知劳者,所以养身也。观于舜、禹、周公,终身忧劳,而享寿考,则知劳者所以养心也。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曾文正公全集杂著》追求幸福,在于心安体泰;欲求心安,必要称其职、守其分;称职守分,定须勤于学、善于思、慎于微、敏于行。人生在世,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人生的终极追求,都是在履行这一使命中实现的。无论什么使命,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有的创造实物价值,有的创造精神价值。成就感、幸福感,与所创造的价值息息相关。不习劳作,终日追求奢靡,则把自己等同于消耗价值的机器。如此,他的幸福,一定是负数。

(2)、曾国藩在给丁日昌的信中曾说,“阁下志迈识正,不难力追古人。但愿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浑’字出之;于效验迟缓之时,更以‘耐’字贞之。”

(3)、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曾国藩一直用“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许”来自嘲自己。相比而言,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4)、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5)、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6)、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7)、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8)、近人对曾国藩非常推崇,__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对曾国藩也是视若神灵,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蒋将他安置在溪口读书,交给他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

(9)、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 

(10)、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11)、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是不凡的一生,有人评价他,“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12)、“居重才能驭轻”,弃绝浮躁,坚守自己的道德、事业追求。

(13)、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14)、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的身心之中,都养着龙虎。没有龙虎,心不思进,体魄不健。但要饲养得法:喂得太饱,昏昏欲睡,了无生机;供应奢靡,贪心不足,暴戾难驯;绝其饮食,营养不良,命寿不远。关键在合理喂食,训练得法,如此,便龙虎皆为我所用矣。

(15)、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16)、在曾国藩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喜欢把提高修养的做法具体化并罗列成条,以便于实践。

(17)、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18)、马云说:20岁没钱正常;30岁没钱,可能家境不好;40岁没钱...

(19)、占便宜,无论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性质,哪一种目的,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便宜好占,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20)、1853年,曾国藩书生治军,创建了湘军。他自己都没想到,湘军竟能屡建奇功,最终将烧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烈焰扑灭。曾国藩是如何打造与管理湘军的?管理湘军,其实就这两个字,让部下对他“放心”,相信自己。

2、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感悟

(1)、《曾国藩传》是我拜读的第一本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受颇深!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__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曾国藩资质平庸,屡考而不及第!是他名门之后朝中有人?不是!在曾国藩之前曾氏家族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2)、24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3)、曾国藩说完以上四句话,然后总结说:“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由此可见,他认为一个人经常熟记这四句箴言,则可以慢慢戒掉自私自满的坏习惯,继而留住好福气!人生,我们越早知晓这四条为人处世之道,也会越优秀!

(4)、花朵能言,一定会像人一样蜚短流长,惹生事端,石头虽不能说话,却诚实而坚韧,招人欢喜。

(5)、后来经过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老庄道家,经过默默的咀嚼,终于大彻大悟。尤其是老子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水能屈能伸,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地方。

(6)、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曾文正公全集家书》无原则的爱,总会走向伤害。

(7)、宫老师在曾国藩的众多领导力特质中,首先抛出的这一“重”字,道出了一个组织对领导者最基本、最关键的要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重,就是领导者不要浮躁冒失;重,就是领导者不要“视事太易”;重,就是领导者要一言九鼎。

(8)、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9)、官场如战场,曾国藩官场上的成功大多归功于他“戒多言”的原则。

(10)、所以,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11)、尊重对方,照顾别人的情绪,懂得委婉一些,才是正确的谈话之道。

(12)、释义: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要学会坦然面对。

(13)、天有其长久,地有其广大,天地又孕育了万物生灵,人类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虽然有说“欲壑难填”、“人不足可吞象”,但那是人类对自己的过于高估,实际上人力是很有限的。大地包容万物,滋润万物,不争而成其博大;人生在世,食不过三餐,睡不过8尺之床,功名利禄再多、锦衣玉食再多,都是负担,甚至还会带来祸患。正如曾国藩所说:“爵禄可以荣其身,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所以说,我们若能虚心学习“大地”那样藏污纳垢、包容万象、不争不费,反而更能守住自己的一块安静、自由、祥和之地。

(14)、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自我。曾国藩以“俭”字行之终身,毫无更改。我们应该以曾国藩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让“节俭”这朵美丽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

(1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16)、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打败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作为汉人知识分子已经位极人臣。然而,在他多年带领湘军征战的过程中,与上司、同僚、下属又有过多少冲突、不解?“耐劳忍气”四个字,正是对他“打脱牙、和血吞”的最好诠释。 

(17)、只有将心灵融入当下,用明净的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18)、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顾及别人的自尊,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19)、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0)、凡吾行事,足令人钦仰者,皆吾所以敬吾亲也。凡吾德意,足生人感恋者,皆吾所以爱吾亲也。推此以求则尊显之道,事业无穷。《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如果爱是一个圆,那么,孝就是这个圆的核心。爱心之圆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涟漪,没有孝心的生发,就不会向外扩张。

3、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阅读

(1)、做人处事,当时时以仁义为标准规范自己。做事对人,内心往往有大大小小的斗争,关乎利益小的,有小争执;关乎利益大的,有大战役。在二者对抗中,要事事让仁义占了自私自利的上风,而终于息兵止纷,忠恕之情自动自发,此心方能中正和顺。

(2)、因为复盘,曾国藩每次打完仗,都要点一炷香,静坐,反思;因为复盘,毛泽东在黄克诚眼里做到了“不贰过”;因为复盘,柳传志在每次大的市场行动后,都与团队一起审视得失成败。

(3)、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同一日也,朝而公正,则为君子:夕而私利,则为小人。同一事也,初念公正,则为君子:转念私利,则为小人。

(4)、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正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奢侈之风盛行。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或许有人要说,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省钱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因此,节俭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

(5)、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当时不杂:对当前的事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无谓的想法干扰自己,排除内心一切杂念。

(7)、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印象产生疑惑,因为有许多事实证明,这种单一的社会评价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从而促使我去积极搜索有关文献和资料,特别是在仔细阅读了《曾国藩传》后,对他有了一些客观正确的认识。

(8)、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9)、《曾国藩传》描写了曾国藩从一个睚眦必报的孩童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大儒名臣,反映了他从事道德修养的心路历程。

(10)、“安庆是我冒着生命危险,血战一年多才拿下的,凭什么把战功让给别人?”曾国荃质问他的哥哥。

(11)、中国第一代女星阮玲玉,就是因为某小报对她本人的私生活妄加揣测,指指点点,导致舆论哗然,阮玲玉不堪重负,吞安眠药自杀。

(12)、曾国藩,从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科举入仕,入京当官十年七迁,凭借创办湘军而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绝世奇功,最后位高权重,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除了“立功”,他一生勤劳节俭、修身律己、宽于待人、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立德”方面也成就了“不朽”。

(1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14)、曾国藩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不仅非常心系国家安危,作为人子也很看重孝道。曾国藩因为是国家的重臣,所以很难有时间经常回到家中看望自己的父母,但是曾国藩有时间就会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来表现自己对于家人的关怀。而且曾国藩的孝顺并不是表面上的,真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在对待自己父母的时候也是极为认真。而且在教导自己子女的时候也以孝为先。

(15)、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16)、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求福;古人因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17)、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18)、明有两种,一种叫高明,一种叫精明。同一个地方,只有登上高山的人才看得遥远,只有登上城墙的人才觉得空旷,这就是高明;同一件东西,凭空估计不如用秤称的准确,用眼打量不如用尺量的准确,这就是精明。

(19)、    忍:意思主要是指忍耐、忍受、忍痛、狠心、硬着心肠、忍心、残忍等意思。”修身养性“是指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志存高远“意思是指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忍气静心“则是指忍受别人的欺侮,使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这是何等的忍啊,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平息愤争“则是指平静或叫停或制止含有愤怒的竞争或争斗。其实忍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修为、还是一种素质。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0)、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1)、在他的一生中,总有很多警世的作品闻达于世。当你陷入逆境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人生的时候,请学会这四句处世规则,你才是真正的有出息,人生也会越走越顺。

(2)、很多人谈是说非,藏否人物,还洋洋自得,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

(3)、人超越物外殊为不易,但实质上,人本来就在物外。生命的本质在于心灵而不在肉体。物之多寡,与心灵之高下毫无沾染,与名声之高低毫无关联,以他人之好恶为自己的好恶,把他人所欲之物作为自己追求之物,这是最大的悲哀。超然物外,你会发现,物之得失,都在自己包容万象的胸腔之内,此多彼消,于己丝毫无伤。

(4)、备注:本文为杨伟芳原创文章,并保留所有权益!

(5)、尽管身处高位,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但他内心非常清楚,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可能会惹上麻烦,搞不好会被贬官,甚至有性命之忧。正是因为如此,曾国藩的仕途几乎是一帆风顺,逐渐成为朝廷的顶梁柱,深受太后和皇帝的宠信。他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下联: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6)、再来分析下联,它是教人如何做人,“人”字只有两笔,写起来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无论是哪一种工作,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切不可骄傲自大,多倾听少说话,谨记言多必失的道理,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群居守口”。开玩笑很正常,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谈论他人的是非,做到守口如瓶,谨言慎行。

(7)、让人对你放心,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这意味着这个人厚道,靠谱。

(8)、 “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这是亲历者对曾国藩的画像。一名湘军的大帅,一位领导者,为何要这般厚重?稳重? 

(9)、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10)、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11)、 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12)、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理源自天理,人道生于自然之道。亲近自然,等于亲吻自己的根脉,重投母亲的怀抱;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心胸;亲近自然,可以体悟人间至理,可以触摸大地的呼吸;亲近自然,可以涤荡内心的浮躁,让心灵融入天道的律动。

(13)、孔子穷其一生,难道就只是为“后世的每一个个体”谋求“为人处世,成功自我”之途?

(14)、曾国藩对说话的艺术有另一段论述:“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正如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满,留点余地为好,尤其是不能说大话。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可能会收获一时的好感,但是长此以往,终究会被人看出,被人疏远。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时时吹嘘“为梦想窒息、生态化反”,却陷入欠钱不还的旋涡,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真是让人不齿。这告诫我们,说话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说大话,不要吹牛。不然,说了大话,脸红一下倒也无妨,引出别的事来就不合算了。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你一定要告诚自己:决不说大话,决不吹牛皮!

(15)、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16)、为官多年的曾国藩,留下了一本书,即《曾国藩家书》,书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对持家教子的阐述,还包括对修身养性、治军从政等方面的总结。他曾对弟弟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

(17)、更为重要的好处是可以消除朝廷的猜忌,让朝廷对曾国藩放心。历史上,手握重兵的权臣大多不得善终。只有懂得谦让,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18)、想想说出口话是否照顾到了对方,想想说出口的话是否合乎场合。

(19)、穿越历史的时空,晚清名臣曾国藩,到底是怎样的形象?

(20)、时时向前看,不诿过,不自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怨不尤,即是能立能达。

5、曾国藩为人处事之道36字

(1)、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军人物,给你的组织能够提供的最大价值究竟是什么?看清大势,看清大局,把资源果断投进去。因为这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领导者一定要高明。

(2)、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山终古常峙,海终古常流:其盛大而生物不测,由其不贰,不贰故不息,不息故久。夫人也亦若是焉矣。守其朴者,完其素:劳其力者,贞而固:户枢不敝,磨铁不蚀,胥是道也。《曾文正公全集文集》山无私欲,水不妄求,故能万古长存。自然之道也是长寿之道。思乱损心,欲多伤身。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养心的关键在于去除贪欲和妄念。

(5)、释义:知道书籍的多,而(懂得)自己的孤陋寡闻,所以不敢因为学了一点知识就沾沾自喜,应当深思其中好的,然后有操守地去恪守它。

(6)、摆脱烦恼,必然要站高一层。在地球上看,风雨雷电不可蠡测,但飞越万米高空则发觉,风云变幻如同儿戏。

(7)、曾国藩的一生风风雨雨,有起有落、有荣有辱,虽没有平步青云,也从没有掉进深渊。没有片段的精彩,却有整体的绚烂,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与曾国藩的一生坚持“诚”、“谦”、“忍”的原则有重要关系。

(8)、老子《道德经》第五章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因此,人们常言“多少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沉默是金!少说话也能避免我们祸从口出。有些时候话太多了,就会非常容易对别人形成攻击,许多人逞一时口舌之快,最后换来的是却是结仇。心理学也曾发现,事情从来都是中立的,很多是非概念来自我们内心的判断,当我们愿意放下判断,选择少说,或者不说,那么我们才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包容性与智慧。

(9)、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曾文正公全集家书》)都说平淡是真,然而到事上,看得破,忍不过,为争一时之短长,心中波涛澎湃一人心不是被托上浪尖,就是被甩落谷底,不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就是被失败打倒在地。身世沉浮、荣辱相加之时,如何能看得开?

(10)、自家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11)、如果镜子心想:等会儿来的是人还是物?是美还是丑?对美心生渴望,对丑心生焦虑。人去时,漂亮的想竭力挽留,丑陋的想努力擦去。那么,这面镜子是否还明亮如初?

(12)、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13)、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14)、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曾文正公全集家书》)车辆不遵守规则,甚至斗气飙车,再宽的公路也觉得狭窄。如果安然有序,各行其道,再窄的公路也显得游刃有余。广大不取决于空间大小,而取决于你心态的淡定。

(15)、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6)、曾国藩对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评价自己“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曾国藩在给家里写信时也说,“吾兄弟天分均不甚高明”。他曾以读书、做事为例,“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曾国藩的作战指挥也是如此,“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

(17)、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尤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尤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尤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尤之,蛮夷猾厦则尤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尤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尤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尤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尤及此也。(《曾文正公全集家书》)一个做大事的人,不会为飞短流长、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为自身利益之一分一毫而不能释怀的人,度量只在毫厘之间:内心厚重为豪杰思夫人皆为名所驱,为利所驱,而尤为势所驱。当孟子之时,苏秦、张仪、公孙衍辈,有排山倒海飞沙走石之势,而孟子能不为所摇。真豪杰之士,足以振砺百世者矣。(《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追名逐利,虽千万人吾往矣,只可谓下人;好名趋利,心有忌惮不逾矩,此之谓常人;淡泊名利,是非于我如浮云,亦只是中人;和光同尘,危难之际挽狂澜,方称得上人。

(18)、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9)、我们这些人,对曾国藩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阻隔。曾国藩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20)、 一个集体或团队齐心协力之和,是成功的基本。

(1)、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2)、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无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显露,露到什么程度,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露出底细。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遍游也。《曾文正公全集家训》一次孔子让弟子们谈谈人生理想,弟子们有谈治国方略的,有谈宗庙礼仪的,孔子都不以为然。轮到曾皙发言时,他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穿着新衣裳,带着几个朋友孩童,洗浴吹风,十分逍遥自在。孔子深以为然:吾与点也。

(4)、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5)、那些闲的没事干,不安好心的人,才喜欢到处嚼舌头。

(6)、但最能让后人记住他的还是他的“立言”,他一生写了数千封《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日记》,这些文字中蕴含了曾国藩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哲学大智慧,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曾国藩家训》就是选取家书中的精华部分汇编而成,非常值得我们一读。

(7)、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8)、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悍。

(9)、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10)、林则徐有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为子女留下大笔财富,虽然省却了奋斗的艰辛,却也搁置了一个生命经历精彩、展现价值的机会。

(11)、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临事之际的一念善意,往往是最珍贵的。因为它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不受私欲的干扰,不受内心聒噪絮语的左右。人要成事,一定要守护这一念之善,然后涵养扩充,终至自动自发,蔚为大观。

(12)、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