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百度网盘146句精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百度云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百度云epub
(1)、他回到他的家乡,只是为了把一个女人搞到床上,因为这个女人的丈夫多少要对他的不幸的命运负责,但是命运是多么喜欢和人开玩笑啊,路德维克最终将会知道,把这个女人甩给别的男人,正是那个女人的丈夫求之不得的事。
(2)、词典小说代表作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辞典》,韩少功《马桥词典》。
(3)、作为一种哲学概念,媚俗于20世纪早期被引入;而米兰·昆德拉之后在其作品中又分别从哲学、政治、美学三个层面上阐释的“媚俗”这一词语的内涵。不难发现,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其的理解。
(4)、反复叙事:每一次重复都意味着不同的角度和动机,反复叙事影响了小说的叙事时间,它造成了故事时间的穿插和倒错。
(5)、你是否认识到,人们之所以不知道如何简单地阅读卡夫卡,正是因为他们想要破译卡夫卡?
(6)、(瘦竹老师曾写过一篇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里的读书清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搜来看看。)
(7)、昆德拉(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埃科等)的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必须重新定义小说,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小说主题和表现形式,这就意谓着大多数的写作者只能是平庸的作者,注定一生与伟大无关。但没有任何一个小说家生来就是伟大的,一个小说家能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与他的天份、努力、机遇都有关系,在这个方面,我个人是比较宿命的,并不是努力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但努力是必须的。
(8)、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9)、昆德拉对几个关键词的思考。永劫回归、轻与生、灵与肉等。
(10)、迷途漫漫,终有一归。——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 —2008),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理论家和代表作家,电影大师。电影《去年在马里安巴》。代表作有 《橡皮》 《窥视者》 《嫉妒》等。
(12)、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3)、(瘦竹按: 《嫉妒》里里几乎把他的“客观化描述”理论达到了极至,不厌其烦地对窗外的风景,窗户、柱子、门、墙、地板描述,而且是不带任何情感的描述,一只被拍死的蜈蚣最少被反复提及了十多次,一次简单的进城也商量了十多次。纳博科夫对他评价很高。)
(14)、元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边创作边解构自己的小说)
(15)、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6)、 这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17)、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在小说中重复出现了八次。
(18)、永劫回归、轻与重:实际讨论的是存在与虚无的问题,我们生命都只有一次,那我们是永恒的吗?如果不是,我们何以立身,我们何以抗拒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9)、——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20)、投稿、荐稿可留言或发邮件:2479791180@QQ.COM
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百度网盘
(1)、表面上是明白无误的谎言,底下却透出神秘莫测的真理。——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有捷克领导人杜布切克被苏联软禁并最终低头的描写。
(3)、背叛。从我们幼年时代起,父亲和老师就告诫我们,背叛是能够想得到的罪过中最为可恨的一种。可什么是背叛呢?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你所在意的总是那个你最无法掌握、最摸不透的人,无论男人女人。你觉得自己无法完全拥有,患得患失,这样的感情既让人焦虑,又让你乐此不疲,止不住的想要得到全部。——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6)、1987年,韩少功译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景凯旋译出《为了告别的聚会》,昆德拉在中国正式亮相。
(7)、——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
(8)、(瘦竹按:可以说,所有的伟大的小说都是梦与现实的结合,比如博尔赫斯的《南方》、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9)、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0)、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三部不解之词
(11)、托马斯与特丽莎的死,在第三章就已经有所交待(萨宾娜收到托马斯儿子的来信),第六章又再次交待(托马斯的儿子获悉父亲的死讯),第七章写两个人开着卡车和村民到邻近的农庄狂欢,由此与前面的交待形成一个闭环。
(12)、——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13)、什么是调情?有人可能会说,调情就是勾引另一个人使之相信有***的可能,同时又不让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换句话说,调情便是允诺无确切保证的***。——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4)、米兰•昆德拉(1929年——),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15)、(瘦竹按:由此可以断定,昆德拉绝对不同意“文以载道”的观点,比如他说,奥威尔小说(《1984》)的流毒在于,他将一种现实无可挽回地缩小在它纯政治的范围内,而且只局限在这一范围的否定面上。)
(16)、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17)、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会变得比羽毛还要轻,似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这样看来,人生也是一种媚俗。
(18)、音乐性:我最开始是用音乐的方式来构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知道,最后一章必须是极轻柔的缓板:它聚焦于一段相当短暂的平静时期,在单独一个场景中,音调是安静的。我还知道,这一部分之前必须是一段最急板,那就是题为“伟大的进军”的那一部分。
(19)、特蕾莎对卡列宁是一种无私的爱,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生命中的“重”,而她却偏偏爱上了生命中“轻”大大多于“重”的托马斯,最后她也放弃了自己一贯坚持的“重”跑到工程师那里,让“重”变成了“轻”。
(20)、 原本只是想撩一下的托马斯估计自己也没想到,他愿意照顾特蕾莎的脆弱,与她结婚。
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迅雷下载
(1)、不能承受之重的“重”泛指,人生的诸般苦事:如压迫、压抑、被侮辱与被损害、荒诞的遭遇、饥饿等一系列导致人精神或肉体痛苦、难忍的或抽象或具体的事物,超过了生命可以承受的度。
(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4z9mJFuzlue0s1GzS8psg?pwd=8r4n提取码:8r4n
(3)、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4)、布拉格之春: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才告终。
(5)、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6)、萨宾娜:“我喜欢你的原因是你毫不媚俗。在媚俗的王国里,你是个魔鬼。”
(7)、大学生路德维克在寄给女友的明信片上开了几句小玩笑,于是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的一切从此被改写。他的玩笑被组织上的人理解为对组织的污蔑和进攻。路德维克被取消学籍,进而成了一名穿着军装的劳改犯。
(8)、我突然想起了一本看过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在水族箱旁看鱼时,她觉得有那么一会儿她就是这么一条鱼。是啊,有时候人和鱼真的挺像的。我也知道有一个有关鱼的故事,想写出来,可是结局是无奈而又让人唏嘘的。
(9)、这部作品使得米兰·昆德拉倾刻之间轰动世界文坛,《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作品发表那一年,即获诺奖提名。
(10)、穿超短裙的布拉格少女在苏联坦克面前,挑逗苏联士兵,那些士兵一个个欲火如焚,他们知道怎么对待反抗的捷克人民,却不知怎么处理穿超短裙的少女。
(11)、媚俗: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媚俗可以无须依赖某种非同寻常的情势,是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来的。
(12)、(瘦竹按:1996年,作家韩少功在出版《马桥词典》时曾引发了一场著名的笔墨官司。文学评论家张颐武、王干批评该书抄袭了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韩少功最终胜诉。)
(13)、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一部轻与重
(14)、布拉格:提及布拉格人们很想起另外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卡夫卡,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布拉格度过。
(15)、周作人、沈从文口才也非常不好。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能像他们那样伟大,而是说,这些神一样的人物也有胆怯的时候,我胆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16)、李欧梵:“昆德拉写的是小人物,但运用的却是大手笔,不愧为世界文学的一位大家,足可与马尔克斯媲美。”
(17)、昆德拉是哲理小说的大师,但有时候这也会变成缺点。他晚近的作品,《认》《帷幕》这些,越来越僵化,他逐渐退步成了他所藐视的萨特,他曾说萨特的小说是“哲学与小说的尴尬的联姻”,后期的他也变得尴尬。
(18)、东欧剧变后,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19)、很久以前,一个人会惊异地听到自己胸内有节奏跳动,但从不去猜测那是什么。他还不能对人这样奇怪、陌生的东西给以辨识确定。那时的人体是一间囚室,囚室里的东西能看,能听,能恐惧,能思索,还能惊异。而人体消失之后所留存的东西,便算是灵魂。——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如果说托马斯在萨宾娜那里感觉到的是“轻”,那他从特丽莎那里感觉到的就是“重”,如果他从萨宾娜那里感觉到的是一种自由,那就特丽莎那里感觉到的就是一种不自由,如果萨宾娜会对说:你即使爱我,也不必为我放弃什么,那么特丽莎就会对他说:你既然爱我,你就得有所放弃。事实上,托马斯最终确实也为了特丽莎放弃了几乎一切。
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百度云下载
(1)、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人的存在,每个人对生命轻重的追求不同,方式也不同。书中,米兰·昆德拉通过托马斯和萨宾娜尝试了生命轻重取舍的不同方式,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对“媚俗”的反叛。昆德拉认为:媚俗是人类的一个通病,是一种以撒谎作态和泯灭个性来取悦大众,取宠社会的行为。作品中托马斯和萨宾娜都体现了反“媚俗”。区别在于托马斯是以一种表面上退让的抵抗来否定“媚俗”;而萨宾娜则是背叛,出走的抵抗。两者在反“媚俗”上的表现反过来又体现了作为其生存状态的生命之轻与重。
(3)、小说结尾的那场音乐演奏,更准确地说,象一首从容的协奏曲。就在音乐的最高潮,一切嘎然而止。
(4)、(瘦竹按:为什么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式的,因为人对狗不会提像对人那样的要求,所谓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狗对人忠心耿耿,人不一定。)
(5)、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中年时期(大概四十岁左右)的博尔赫斯在情场、文学上双双失意。比如他颇为自得的《永恒史》1936年四月份出版,而到年底时,才卖出了区区30多本,日后给他带来辉煌与荣耀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在国家奖的评选中甚至前三名都没有进入,在政治上又极力反对当时的庇隆政府,这使他连收入微薄的图书管理员的饭碗都不保,当局想用一个禽兔管理员的职位羞辱他,他愤然辞职,听从朋友的劝告去各地演讲,却因祸得福,不仅收入比原先高几倍,他的名声也慢慢鹊起。据他自己说,讲座前一个月就开始失眠,盼着这一天早点过去。
(7)、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
(8)、这句话出自捷克作者米兰昆德拉最出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经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后正式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9)、以后文字主要来源于《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昆德拉》
(10)、元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
(11)、(瘦竹按:昆德拉所谓的“被背叛的遗嘱”,这里的遗嘱主要是指拉伯雷、塞万提斯们的传统。)
(12)、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3)、“在我以为,小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带给我(勉为其难地称之为)审美的福祉,一种不知怎么,不知何地,与存在的另一种状态相联系起来的感觉,艺术(好奇心、柔情、善意和迷狂)是那种状态的准则。这样的书不多,其余所有的都是有议题的垃圾或某些人所谓的思想文学,常常也有一些有议题的垃圾,由一些巨大的石膏体带进来。这些石膏体被小心翼翼地传过一代又一代,直到有人带了锤子过来,一通好砸,砸的是巴尔扎克,高尔基和曼。”
(14)、复调结构:是指作家在小说中提供多种声音,多种音调,使得小说具备了一种新的品格。第一章与五章(轻与重,托马斯),第四章(灵与肉,特丽莎),第六章(不解之词,伟大的进军,萨宾娜与弗兰茨),都有独立的、平等的,都是有同等价值的声音。
(15)、“爱情”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人物都思考并寻求爱情,但他们与所爱之人的爱情往往有种种同床异梦的误读,即使是彼此渴望的也在有意无意中相互疏离。理想的状态似乎只在理想之中。当特丽莎终于看清楚托马斯的爱,他们却即将走向人生的尽头。这也许是悲剧,但是在活着的时候还有机会达成深深的体谅,难道不也是值得庆幸的吗?
(16)、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7)、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葡萄牙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惶然录》《牧羊人》等。
(18)、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也一样地被他们惊吓。他们每一个人都已越过了我自己固定的界线。对界线的跨越(我的“我”只存在于界线之内)最能吸引我,因为在界线那边就开始了小说所要求的神秘。小说已不是作者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罗网的世界里——的调查。
(19)、1948年,19岁的米兰•昆德拉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经常去听音乐课。后来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
(20)、我们一直在寻找,答案却似是而非,只知道生命中有太多的事,看似轻若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百度云盘
(1)、一条海洋里的鱼要找到一条和自己相濡以沫的鱼,也许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海洋那么大,有那么多鱼嘛!可是,事与愿违的是,它没能和它最爱的锦鲤相濡以沫,因为锦鲤离开了它,去了水族馆。它也没能和最爱它的小鲈鱼相濡以沫,因为小鲈鱼离开了它,去了一片宁静的小湖泊。这就是生活的现实,人类如此,鱼类也如此。锦鲤告诉了它,生活是现实的,人首先要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小鲈鱼告诉它,人生经不起等待,海枯石烂后,相濡以沫还能坚持多久呢?
(2)、 但是特蕾莎的出现,打破了他以往的行事作风(虽然只是稍加收敛)。特蕾莎是个在感情上敏感脆弱的人,她把生命和情感看得很重。
(3)、“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作品主要讲述了托马斯与萨丽娜、特丽莎之间的感情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把读者带入了爱情和性两者间。
(5)、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 而托马斯经历了一个人在异国的身心自由之后,极度空虚的他发现自己还是要回到特蕾莎身边,此后二人便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再去执着生命的轻与重,而是把握瞬间的幸福。
(7)、雪国--川端康成白夜行--东野圭吾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倾城之恋--张爱玲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失乐园--渡边淳一白鹿原--陈忠实
(8)、我总是梦想着来一场了不起的意料之外的不忠。但我尚没有能力逃离我的重婚状态。
(9)、《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是米兰.昆德拉的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作品开头以永恒轮回的话题展开,谈论了轻与重、灵与肉等一些值得思考的哲理性问题。
(10)、以下是小编已收录书籍,可以直接点击阅读哦~
(11)、自福楼拜以降,小说家都试图消灭故事情节的花招。这样一来,长篇小说变得比最乏味的生活更加乏味(法国新小说派作家格里耶)。然而,有另外一种方式绕开对情节的怀疑以及情节的陈腐方面,这就是把它从可能性的要求中解放出来。你故意选择不大可能地讲述一个不大可能发生的故事。卡夫卡恰好就是这样构思《美国》的。(同时也包括他的另外几篇长篇《变形记》《城堡》《审判》等)
(12)、当北极近到可以触到南极,地球便消失了.——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3)、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
(14)、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5)、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6)、这又是一本哲理小说,充满了哲学思辨。该书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视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这部书告诉我们,人最珍贵的是生命,我们不能预示它会怎么样。人生一定要现实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那种虚无缥缈的理想之轻。书里头有句话:法国的大革命如果不断地发生,那么世界将多么可怕。但即使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它发生了,随着年岁的过去,时间慢慢把血腥的东西抹去。
(17)、特丽莎:托马斯的恋人,妻子,曾做过女招待、摄影师等。
(18)、 米兰·昆德拉,男,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昆德拉主要成就获得以色列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欧洲文学奖,代表作品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玩笑》。
(19)、新版本译者是许钧,译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和拉伯雷一样,拉什迪知道:小说家与读者间的契约应该从一开始就建立;这本来很清楚:我们在这里的讲述不是认真的,即使它涉及到再可怕没有的事情。
(1)、特蕾莎是昆德拉笔下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女性形象。在作者男性话语笔下的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传统女性的一般特点,即认为灵与肉是不可分的。这正是特蕾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2)、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3)、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
(4)、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7)、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莫言说,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9)、 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在表现特定历史背景的画面时,采用了伪纪录片式的拍摄。导演尽量重现了当时的影像资料,让演员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置身其中,见证这一个时代。
(10)、词典小说:被误解的词——女人,忠诚与背叛、音乐、光明与黑暗、游行、纽约、萨宾娜的国家、墓地。(借这些词昆德拉表现萨宾娜与弗兰茨人生观的不同,看完这些词的解读,即使昆德拉不说,读者也知道弗兰茨与萨宾娜完了。)
(11)、2002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购得昆德拉13部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版权。
(12)、诗化记忆:特丽莎是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托马斯在别的女人停止的地方正是从特丽莎开始的地方。
(13)、思索的小说:昆德拉将小说分成三种:一种为叙事小说,比如巴尔扎克、大小仲马等;二是描绘的小说,比如福楼拜、格里耶等;三是思索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思索小说。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小说也可以看作是思索的小说。
(14)、不管你承不承认,女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由爱情来贯穿。爱情来了,生命便如花般绽放,鲜活可爱;爱情死了,生命之花便枯萎凋零,再也不能吐纳芬芳。可以说,一个女子,于灵肉的追求与守望,成就其一生,也毁灭其一生。也许你不尽同意,可是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全是这样的。
(15)、幸运的拉伯雷(RABELAIS)时代;小说的蝴蝶腾空飞舞,随身带走蚕蛹的碎片。当庞大固埃(PANTAGRUEL)和他的巨人的外表还属于神奇故事的过去时代,巴努什(PAANURGE)则已从小说尚未人知的未来来到。
(16)、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7)、在小说之外,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者或读者,阅读与小说看似无关的东西,其实很重要;为什么博尔斯的小说写得好看,就是他把整个人类文明史当作他写作的素材。)
(18)、托马斯和特丽莎去瑞士,并最终去乡下,与布拉格之春可以说有直接的关系。
(19)、1985年,文化名人李欧梵先生在国内发文,向汉语文学界推介了马尔克斯和米兰•昆德拉两位世界级小说大师。
(20)、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
(1)、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小说没有给读者提供一个肯定的答案,而只是把人类的种种困境呈现出来,留给读者自己思考。昆德拉是一位在小说形式上做出种种尝试的作家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是十九世纪那种平铺直叙的小说,在小说中,我们不时看到几个主题的不断重现,作者也毫不在乎在小说的中途告诉读者主人公托马斯与特丽莎车祸死亡的结局。昆德拉著有《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等小说理论专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即是他小说理论的实践。
(3)、托马斯不媚俗的两个例子:既不签署反悔声明,又不在释放政治犯的声援书上签字。
(4)、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milankundera《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6)、昆德拉在国内出版的作品我读了十之八我觉得最出色的除了这本之外,就是《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昆德拉对小说历史和小说艺术的分析,精彩至极,一个一流大师对其他大师的评点,不可错过。他还有本短篇小说集《欲望玫瑰》,也非常好,读过的人大概不多。记得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坟墓搬迁的,“死了很久的人要给新死的人让位”,充满寓意。
(7)、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无奈的鱼儿,相濡以沫真的还不如相忘于江湖。还好,我们不是真的鱼,还能去主宰鱼的命运!
(8)、她却和托马斯有着本质的区别,她只是想证实托马斯告诉她的做爱和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显然她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可以说特蕾莎的爱情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托马斯的放纵。
(9)、昆德拉在《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中写道:最沉重的负担压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在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10)、 男主托马斯在没遇到女主特蕾莎(比诺什饰演)之前,一直有一套自己特定爱情理念,他不会对每一个和他产生关系的女性有感情投入,也不会去干涉对方的生活,他给自己自由的空间,以便他可以对他肉体无穷的放纵。这是他存在的最轻之处。
(11)、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
(12)、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第六部伟大进军
(13)、跟一个女人***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4)、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15)、本书所描述的背景是1968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当时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的风潮。书中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其内在意义是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会变得比羽毛还要轻,似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这样看来,人生也是一种媚俗。
(16)、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7)、昆德拉,经典的现代作家,精彩的小说史家,现在却好像过时了,因为我们后后后现代了......昆德拉肯定比博尔赫斯、村上春树重要。他令人不快的是有种强硬风格,和卡夫卡的弱相反。但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他的人物挣脱了他的掌控,因此这是他最好的小说。他将哲学和小说交织,并运用了音乐结构来构造小说结构,一举成为经典。
(18)、(瘦竹按:昆德拉是不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小说里的人物才会经历“永劫回归”?)
(19)、往期推荐,点击可阅读 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又全完了
(20)、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就越真切实在。——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 电影中因为篇幅的设置,减去了许多原著中的情节。对于情爱戏的表现有几处也显得流于表面,略微局促。
(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中国大陆有两个译本,作家出版社的韩少功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许钧译本(许钧译本小说名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因为韩少功本人是作家,译笔优美,我更倾向于韩少功的译本,韩少功也是佩索阿《惶然录》的译者)。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宾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以及托马斯与众多女性的纷繁、复杂的关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的风流史,而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轻与重、灵与肉、性与爱、生与死、短暂与永恒,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4)、如果你不懂得想象本身是有价值的,那么你就不懂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
(5)、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6)、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