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故事50字113句精选

2024年04月1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出自论语的成语故事

1、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及含义

(1)、出处:《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原形容人既有文采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3)、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4)、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5)、(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6)、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7)、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8)、她关切地对丈夫说:"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贵体安康,为这些文字吃这样多的苦头,官人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生讥,后生可畏耶!"逝者如斯出处:《论语•子罕》

(9)、(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1)、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2)、(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3)、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4)、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6)、(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17)、(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19)、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0)、出处:《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出自论语的成语故事50字

(1)、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6)、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8)、(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0)、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12)、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13)、(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17)、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8)、(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9)、(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20)、(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3、出自论语的成语故事20字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2)、(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3)、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4)、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7)、(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8)、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有始有终出自《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将“卒”换作“终”。(5)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解释)博:广泛;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15)、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16)、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17)、(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8)、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9)、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出自论语的成语故事100字

(1)、(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4)、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5)、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6)、(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7)、(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8)、(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9)、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0)、择善而从,拼音zéshànércó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述而》。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语法结构偏正式。

(11)、(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12)、(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13)、(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14)、(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5)、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17)、(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18)、(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19)、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20)、(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5、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原文

(1)、(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4)、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5)、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6)、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7)、(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8)、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9)、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10)、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1)、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2)、同学演讲分享学习感受,写作学习心得,践行生活,

(13)、(出自):《论语·乡d》:“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4)、(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5)、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匆匆》一诗里开头的几句。古往今来,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南宋儒学家朱熹在《劝学》中也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其实,这种感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里就出现了。

(16)、(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7)、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18)、(出处)“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19)、(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20)、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2)、(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4)、(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5)、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出自)语出《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示例)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永远怀念他。

(10)、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11)、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也代指七十岁

(12)、(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3)、(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