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信见字如面143句精选

2024年04月2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

1、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续写

(1)、    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

(2)、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也是民国画蔬果最好的画家!

(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4)、    他喜欢色彩,虽然他自己不会作画,暑假里他曾从杭州给我几封信,他自己叫它们“描写的水彩画”,他用英文极细致地写出西边桑田的颜色,每一分嫩绿,每一色鹅黄,他都仔细地观察到。又有一次,他望着我园里一带断墙半晌不语,过后他告诉我说,他正在默默体会,想要描写那墙上向晚的艳阳和刚刚入秋的藤萝。

(5)、是写给徐志摩的,这首诗是一首为悼念徐志摩而作的情诗。林徽因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也正是她的爱造就了作为诗人的徐志摩。

(6)、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7)、    他为了一种特异的境遇,一时特异的感动,从此在生命途中冒险,从此抛弃所有的旧业,只是尝试写几行新诗——这几年新诗尝试的运命并不太令人踊跃,冷嘲热骂只是家常便饭——他常能走几里路去采几茎花,费许多周折去看一个朋友说两句话;这些,还有许多,都不是我们寻常能够轻易了解的神秘。

(8)、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9)、在此之后,两人一起组织了新月社的活动,还在泰戈尔访华期间,两人还成为了专门的翻译,然而之后的徐志摩去了日本,但是林徽因为了完成多年的愿望,和粮食还曾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而当林徽因和徐志摩在此见面的时候,林徽因已经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也放弃了张幼仪,选择和陆小曼在一起。

(10)、徐志摩的感情是非常热烈而又细腻的,就如同这首诗一样,写得极为唯美,从诗文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那一片深情,如果没有爱,又怎能写出这般动人的诗句呢?有很多人都觉得现代诗无趣没有意境,可是徐志摩的诗却并不一样,让人在读过之后还想再次续品读。

(11)、0与其对爱情抱太大的希望,不如对它存几分戒心的好

(12)、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13)、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目送你归去……不,我自有主张,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棵树,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有石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在期待过路人疏神时绊倒!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14)、    晚上我有约会出去了,回来时很晚,听差说他又来过,适遇我们夫妇刚走,他自己坐了一会儿,喝了一壶茶,在桌上写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

(15)、徐志摩去世前最后写的一首送给林徽因    《你去》

(16)、    诗人的志摩用不着我来多说,他那许多诗文便是估价他的天平。

(17)、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经林长民介绍,结识英国作家狄更生。1921年经狄更生推荐以特别生资格进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那里,徐志摩才开始创作新诗。而林徽因在这封1921年写的分手信中,就神奇地预言了一颗巨星在中国诗坛的升起。

(18)、    我个人的悲绪不禁又来扰乱我对他生前许多清晰的回忆,朋友们原谅。

(19)、女: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 个生活的模样。

(20)、    “是的,他十九日晨有电报来给我……

2、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信见字如面

(1)、    他是对的,朋友们,归根说,我们能够懂得几个人,了解几桩事,几种情感?哪一桩事,哪一个人没有多面的看法?为此说来,志摩的朋友之多,不是个可怪的事;凡是认得他的人不论深浅对他全有特殊的感情,也是极为自然的结果。而反过来看他自己在他一生的过程中却是很少得着同情的。

(2)、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3)、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帷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着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

(4)、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5)、    “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

(6)、1931年在上海的徐志摩,为赶时间听取林徽因在北京进行的建筑学报告而搭乘邮政飞机遇难。林徽因在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能够以心相交的朋友,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1932年夏,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1935年值徐志摩逝世四周年之际,发表了《别丢掉》。

(7)、而正是这次见面,让徐志摩对眼前这位少女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被林徽因所吸引,而林徽因也对和这个有着书生气质的文人颇有好感,然而此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这也就注定了两人的感情,并不会被祝福。

(8)、    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地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的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决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

(9)、已出版作品《恍若梦中一相逢》、《烟月不知人事改》、《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恨不相逢未剃时——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为《恨不相逢未剃时: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的修订版)、《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

(10)、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11)、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12)、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13)、    对于音乐,中西的他都爱好,不只爱好,他那种热心便唤醒过北京一次——也许唯一的一次——对音乐的注意。谁也忘不了那一年,克拉斯拉到北京在“真光”拉一个多钟头的提琴。对旧剧,他也得算“在行”,他最后在北京那几天,我们曾接连地同去听好几出戏,回家时我们讨论得热闹,比任何剧评都诚恳都起劲。

(14)、女: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15)、1920年4月,15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了一位房东女建筑师的印象,从此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除此之外,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23岁的徐志摩。

(16)、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17)、    我们寻常人就爱说了解;能了解的我们便同情,不了解的我们便很落寞乃至于酷刻。表同情于我们能了解的,我们以为很适当;不表同情于我们不能了解的,我们也认为很公平。志摩则不然,了解与不了解,他并没有过分地夸张。他只知道温存,和平,体贴,只要他知道有情感的存在,无论出自何人,在何等情况下,他理智上认为适当与否,他全能表几分同情,他真能体会原谅他人与他自己不相同处,从不会刻薄地单支出严格的迫仄的道德的天平指谪凡是与他不同的人。

(18)、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

(19)、    话虽是这样说,他却是已经死了整两周了!

(20)、    “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

3、林徽因最经典的诗

(1)、76岁学画80岁成名101岁去世,趁一切来得及,做自己喜欢的事。

(2)、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

(3)、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

(4)、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月月的月圆。

(5)、《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人生何处不离人》、《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月小似眉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花开半季情暖三生》。

(6)、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7)、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残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8)、《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

(9)、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10)、    今夏我在香山养病,他常来闲谈,有一天谈到他幼年上学的经过和美国克莱克大学两年学经济学的景况,我们不禁对笑了半天,后来他在他的《猛虎集》的“序”里也说了那么一段。

(11)、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残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地增长下去……

(12)、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3)、写这封信时,林徽因才16岁,小才女的气息已经露出端倪。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和徐志摩的感情火花也正是在那里擦燃。 

(14)、    突然地,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在我们前面。

(15)、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16)、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17)、    志摩的兴趣是极广泛的。就有几件,说起来,不认得他的人便要奇怪。他早年很爱数学,他始终极喜欢天文,他对天上星宿的名字和部位就认得很多,最喜暑夜观星,好几次他坐火车都是带着关于宇宙的科学的书。

(18)、    寻常评价的衡量在他手里失了效用,利害轻重他自有他的看法,纯是艺术的情感的脱离寻常的原则,所以往常人常听到朋友们说到他总爱带着嗟叹的口吻说:“那是志摩,你又有什么法子!”

(19)、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柔。

(20)、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哪个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徽徽 P·S·这一段时间您也没好好念书,从今您该平静下来,发愤用功,希望您尽早用智慧的光芒照亮那灰暗的文坛。

4、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朗读者

(1)、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翻看那些依稀旧梦。

(2)、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哪个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徽徽 

(3)、而《那一晚》又是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复杂的关系也使得他们将彼此的欣赏和情感理智地对待,并含蓄地表现在一些诗作中。

(4)、《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

(5)、    我们新诗的历史才是这样的短,恐怕他的判断人尚在我们儿孙辈的中间。

(6)、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7)、    他愉快起来,他的快乐的翅膀可以碰得到天;他忧伤起来,他的悲戚是深得没有底。

(8)、让我们一起品读林徽因这封以“徽徽”落款、用情感与泪水写就的分手情书吧。 

(9)、后面出现了许多个版本,接着徐志摩的诗拓展开来写,其中,以下面这首最为动人。

(10)、    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11)、    志摩我的朋友,死本来也不过是一个新的旅程,我们没有到过的,不免过分地怀疑,死不定就比这生苦,“我们不能轻易断定那一边没有阳光与人情的温慰”,但是我前边说过最难堪的是这永远的静寂。

(12)、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13)、    我要谈的是诗人之外的志摩。人家说志摩的为人只是不经意的浪漫,志摩的诗全是抒情诗,这断语从不认识他的人听来可以说很公平,从他的朋友们看来实在是对不起他。

(14)、但是这一段感情,也让两人在文学上更进一步,在1931年,徐志摩出品的《猛虎集序》中谈到,他在24岁前,和诗文“完全没有相干”,但是正因为和林徽因的相遇,才促使了他对新诗的创作。

(15)、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16)、而你,永远是斜格子里的光影,游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17)、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

(18)、    对于建筑审美,他常常对思成和我道歉说:“太对不起,我的建筑常识全是Ruskins那一套。”他知道我们是讨厌Ruskins的。但是为看一个古建的残址,一块石刻,他比任何人都热心,都更能静心领略。

(19)、 想要掌握艺术品鉴定收藏投资的绝窍吗?快来学习吧!

(20)、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5、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有哪些

(1)、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林徽因的诗,开始受到徐志摩的影响和启蒙。徐对其影响可以隐约地从一些作品中可以找到:《那一晚》、《仍然》、《深夜听到乐声》、《情愿》、《别丢掉》等。

(3)、徐对其影响可以隐约地从一些作品中可以找到:

(4)、    “完全诗意的信仰”,我可要在这里哭了!也就是为这“诗意的信仰”,他硬要借航空的方便达到他“想飞”的夙愿!“飞机是很稳当的,”他说,“如果要出事,那是我的运命!”他真对运命这样完全诗意的信仰!

(5)、    我们生在这没有宗教的时代,对这死实在太没有把握了。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除非我也有你那美丽的诗意的信仰!

(6)、《偶然》这首诗写于1926年5月,徐志摩在伦敦时偶遇林徽因,而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满心的爱慕最好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写诗了,于是他便挥笔而作。这首两段10行的小诗在现代诗中堪称是别具一格,可是他却能将这样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副词赋予具体的形象,实在是韵味无穷。

(7)、    他这样的温和,这样的优容,真能使许多人惭愧,我可以忠实地说,至少他要比我们多数的人伟大许多;他觉得人类各种的情感动作全有它不同的,价值放大了的人类的眼光,同情是不该只限于我们划定的范围内。

(8)、在此期间,听闻林徽因身体差劲,徐志摩多次前往探望,而到了1931年,正是在徐志摩的安排和帮助下,林徽因带着女儿,移居到了北平西郊的香山静宜园疗养,而正是在这里,林徽因察觉到了徐志摩对自己的感情,从而写下了她最美的一首情诗《请愿》:

(9)、我又不忍,不忍你的疲损。你为什么负心?我大声的呵问,——

(10)、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不会回头,永远不会再有音讯。

(11)、林、徐、张三人的感情纠葛,大家早已熟知。但只有读毕此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事实上,感情漩涡中的两个女子,都是伟大高尚的奇女子。徐志摩何其幸,能够让她们都为他苦痛,情牵梦萦。徐志摩又何其不幸,最终两个人都离他而去......徐志摩曾经感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2)、(2)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13)、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

(14)、他用20吨泥土拍了一部中国风十足的动画,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15)、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

(16)、    “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

(17)、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济南号”飞机在济南西南郊遇难。诗人的云游飞升,备受关注,轰动一时,被称作“中国文坛之大损失”。而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悼词,感人泪下!

(18)、生命不止,红尘无尽。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

(19)、21世纪隐世才女白落梅走近20世纪最传奇的女子林徽因,谱写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人生传记。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就是这个走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让众男子“渴望仰慕爱”,让众女子“羡慕嫉妒恨”。

(20)、    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

(1)、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

(2)、让我们一起品读林徽因这封以“徽徽”落款、用情感与泪水写就的分手情书吧。 

(3)、徐志摩又何其不幸,最终两个人都离他而去......

(4)、    他真的是个怪人么?朋友们,不,一点都不是,他只是比我们近情近理,比我们热诚,比我们天真,比我们对万物都更有信仰,对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

(5)、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醉饮红尘外?

(6)、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

(7)、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8)、    不只如是,他还曾为他的一点理想的愚诚几次几乎不见容于社会。但是他却未曾为这个而鄙吝他给他人的同情心,他的性情,不曾为受了刺激而转变刻薄暴戾过,谁能不承认他几有超人的宽量。

(9)、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10)、    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去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11)、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月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12)、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有《再别康桥》、《偶然》等

(13)、    不用说他便是志摩,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这一来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志摩等什么在这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源宁不只说他不去,并且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

(14)、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15)、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

(16)、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哪个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徽徽 

(17)、    此外,他的兴趣对于戏剧绘画都极深浓,戏剧不用说,与诗文是那么接近,他领略绘画的天才也颇可观,后期印象派的几个画家,他都有极精密的爱恶,对于文艺复兴时代那几位,他也很熟悉,他最爱鲍蒂切利和达文骞。自然他也常承认文人喜画常是间接地受了别人论文的影响,他的,就受了法兰(Roger Fry)和斐德(Walter Pater)的不少影响。

(18)、林徽因1920年随父到欧洲旅行,在伦敦的公园中

(19)、    任凭我们多苦楚地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地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20)、1932年夏,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

(1)、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

(2)、不容错过的画坛“夫妻档”,愿作鸳鸯不羡仙!

(3)、他说:只要笔是善良的,即使画妖魔鬼怪也唯美可爱

(4)、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5)、    至于他的作品全是抒情的么?他的兴趣只限于情感么?更是不对。

(6)、林徽因,中国第一才女,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现在许多人也把这句话当情话用。

(7)、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一首诗《偶然》,这里面有一种淡然,似乎这时已打算放弃了,但后来又为什么这么执著呢

(8)、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

(9)、    志摩是个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没有一个人他对他不和蔼,没有一种人,他不能优容,没有一种的情感,他绝对地不能表同情。我不说了解,因为不是许多人爱说志摩最不解人情么?我说他的特点也就在这上头。

(10)、作者: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

(11)、第一次见面,苏轼给米芾指明了道路,最终二人又是如何诀别的?

(12)、开篇的一句话,“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不由美得让人感到心醉,然而在这首诗中,林徽因更多的表示,却是依依不舍的道别,她希望徐志摩能够忘却,这个“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的自己,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哀伤。林徽因已经意识到,双方有了各自的家庭,已经不适合过多的接触,这一首诗,也可以当作离别的诗词。

(13)、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

(14)、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

(15)、    “十九日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

(16)、林、徐、张三人的感情纠葛,大家早已熟知。但只有读毕此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事实上,感情漩涡中的两个女子,都是伟大高尚的奇女子。徐志摩何其幸,能够让她们都为他苦痛,情牵梦萦。徐志摩又何其不幸,最终两个人都离他而去......徐志摩曾经感慨:得,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小文也只能感慨:幸也,命也。 对徐志摩而言,这是一封残酷的分手信。然而,对林徽因来讲,又何尝不残酷呢。“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但在信中的最后,欲走还留的林徽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拖泥带水”,“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其实,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从来都没有消退。在这封分手信的开头,林徽因说“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17)、除了世界杯,俄罗斯这些艺术殿堂也值得一看!

(18)、用毛泽东时代的整整100部老电影片名编成故事

(19)、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20)、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1)、    他曾经译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在一九二二年便写过一篇关于相对论的东西登在《民铎》杂志上。他常向思成说笑:“任公先生的相对论知识还是从我徐君志摩大作上得来的呢,因为他说他看过许多关于爱因斯坦的哲学都未曾看懂,看到志摩的那篇才懂了。”

(2)、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3)、当两人在此见面,已经是4年之后,期间种种往事,让人唏嘘不已,然而徐志摩的心中,却始终有着林徽因的一块地盘,1928年,林徽因完婚并生下女儿,因为体质虚弱,她感染了肺结核病,不得不在1930年离开东北大学,选择回到北平医疗和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