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精髓句子无能为力的事149句精选
断舍离的精髓句子
1、断舍离的精髓句子都有啥
(1)、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他都能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那随便拿个东西当礼物送他就行了。”
(2)、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3)、因此,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4)、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5)、整个沙发最适合追剧可以让我玉体横陈的那部分位置,已经完全被两个崽子的各种玩具覆盖。我女儿的玩具还好,毛绒玩具居多,躺下去会有些拥挤,但在秋冬天未供暖前搞不好还能带来舒适。而我儿子的玩具就比较凶险,我贸然躺下去很可能会被各种武器戳死,在这里养生就跟躺钉子版差不多。
(6)、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我,而时间轴永远都是此刻。
(7)、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 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 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8)、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9)、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我随着别人的心境起伏波动,让自我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当这样,应当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我的心境快活引力圈里来。
(10)、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11)、舍掉至今都不使用的东西,与物质告别,就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12)、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能彻底除掉停滞运与腐败运。
(13)、断舍离衍生出了很多副产品,“选择力”就是其中之一。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标尺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因此,分类也应该是进行最小限度的分类。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要想从二三十种东西里做出选择,光是了解情况恐怕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
(14)、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15)、茫茫人海,让你我瞬间相聚又瞬间相离,然而你我的心永远相知与默契。
(16)、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17)、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如此说话的人:“我是一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受人之托,我就是无法拒绝的类型,到最后,只好什么都接下来做了。”
(18)、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19)、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20)、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2、断舍离的精髓句子无能为力的事
(1)、每一天都在用的东西十分容易作用于潜意识。
(2)、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3)、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4)、所以我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举着这些装备换个地方养生;让孩子把玩具归置了,坚持在这养生。我只花了一秒钟就决定选择第二条路,中年人的养生是认真的,我必须为维护自己的信仰而坚持一些东西。
(5)、逛超市之前先列一个清单,直奔主题去购买清单中的物品,就不会看见什么都想买。
(6)、我:“我可没跟你们俩开玩笑,在十分钟之内如果我没有地方躺,我是会很生气的!我一定会扔东西。你看我的表情,我很认真。”
(7)、所谓”断“,即断绝无用之物;所谓”舍“,即舍去多余之废物;所谓”离“,即脱离对物品之迷恋。清净心思,不过为断了念想。烦恼起于念想,也终结于念想。
(8)、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境,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9)、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并且“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0)、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11)、我儿子作努力看我表情状看着我的脸。我女儿手搭凉棚,跟个猴子似的。
(12)、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3)、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
(14)、不断地重复三分法,能够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货混乱。
(15)、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16)、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17)、既然觉得"可惜",就不该仅仅是把它拿回来收着,而是要去分享。正是因为觉得"可惜",才不能为了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其无限期地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时此刻最为需要的地方去。
(18)、在研究物品是否应当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19)、他们是不想正视某些问题,所以才常常找出一些让自己忙碌到必须一刻不停地外出的理由。
(20)、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所谓当季,不管是食物还是别的,在当下都拥有着极强的能量。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3、断舍离的精髓句子在第几页
(1)、我这么想着,微笑着去续点茶水,打算继续追剧。
(2)、我觉得他们多半是刻意让自己变得没感觉的,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多数都曾经历过强烈的孤独感。寂寞、悲伤的感觉会让他们更痛苦,所以他们干脆封闭了感觉的闸门,让自己麻木不仁。
(3)、购买替换装的产品,减少包装的浪费,比如替换装的洗衣液、洗手液。
(4)、我儿子:“小妹,你说爸爸这床是屎窝还是尿窝?”
(5)、能够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我的约定,这件事就成了换取值得信任的自我的信用资金。
(6)、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能彻底除掉停滞运与腐败运。
(7)、觉得多长时间属于"现在"都可以,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现在"。要是能在实施断舍离期间,发现最合适自己的"现在",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8)、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9)、我翻了床下和桌子下面,没有;我的衣柜里也没有;书架后面也没有。
(10)、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11)、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时候,我们要研究两个维度,一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我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12)、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条件物品与当下的自我是不是确定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13)、什么叫在乎,就是:有时候,他的一句话可以让你回味几天,有时候,他的一句话也可以让你失望几天,这就是在乎。
(14)、能够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定,这件事就成了换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资金。
(15)、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16)、如果能真的留下必要的物品,那么分类收纳物品之类的技巧也就没什么大的用处了。
(17)、我儿子垂头丧气的转过身,我女儿也假装垂头丧气的转过身。
(18)、在买东西的时候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
(19)、当了爸妈后,当年的宝宝们都在战火的洗礼中修炼为特工了
(20)、该书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4、断舍离的精髓句子图片
(1)、断舍离会遏制人类这种不知不觉、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的行为。
(2)、不断地重复三分法,能够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货混乱。
(3)、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确定,人就必需清楚了解自我。经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此刻自我的眼前,人也能以此确定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4)、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时候,我们要研究两个维度,一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我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5)、买你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非别人强烈要求的东西。
(6)、断舍离,由需要不需要,再到舒服不舒服。
(7)、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 看得见的收缩空间只放5成 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8)、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9)、我很欣慰,我认为这件事上,我一定要表现得有一点耐心,孩子们能好好收拾自己的东西很重要,我就算少养生个十分钟,也是值得的。
(10)、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货混乱。
(11)、“她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她就了事了”。
(12)、人必要要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13)、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可是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可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
(14)、不是每天都用的物品尽量放到柜子里,防止落灰,房间也不会显得凌乱。
(15)、把无法发挥作用的物品放在一边置之不理,或是随意对待自我根本不喜欢的东西,再或者,明明根本不在意那个东西,却因为某些感情而留着它,你喜欢这样的自我吗?
(16)、和自我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齐。这样的话就是到达了“断”。
(17)、然而,他们真实的心声是:“因为,换作是我,也不想被拒绝啊,我不喜欢受伤嘛!”
(18)、舍掉至今都不使用的东西,与物质告别,就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19)、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
(20)、把物品这一次元收拾干净了,以往一向阻碍视听的东西没有了,就能够看得更清楚,就能开启通往更深次元的通道。
5、断舍离的精髓句子接受突如其来的失去
(1)、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2)、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相信自我,坚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学,重获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迈向人生的高境界。
(3)、所谓”断“,即断绝无用之物;所谓”舍“,即舍去多余之废物;所谓”离“,即脱离对物品之迷恋。清净心思,不过为断了念想。烦恼起于念想,也终结于念想。
(4)、断舍离的主角并非物品,反而是自己,并且时间线永远是如今。
(5)、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能彻底除掉停滞运与腐败运。
(6)、我稳定了态势后继续说:“你们觉得没有地方收拾,是因为你们的玩具太多了,多到已经没有地方再放了。不但你们俩的柜子抽屉装满了,你们卧室的地下,我的卧室地下,饭厅的角落,书房和客厅,都堆了很多,你们再看看阳台,哪哪都有你们的玩具,连卫生间的洗澡间都有一盆,对不对?”
(7)、我:“你们干嘛呢?这床我还怎么躺?”摘下面膜,我硬气了不少。
(8)、在断舍离当中,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9)、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10)、种扔不掉物品的人:脱离现实型,固执以往型,忧虑未来型。
(11)、不要有”来都来了,总不能啥也不买吧”的心态。
(12)、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
(13)、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不过,也不是说因此就不要拥有任何东西,而是说理解了拥有的本质,就能自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这一点才是重要的。
(14)、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剩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相信自我,坚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学,重获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迈向人生的高境界。
(15)、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16)、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17)、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我,而时间轴永远都是此刻,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8)、学会断舍离,定期扔掉东西,收纳自己的物品。
(19)、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下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20)、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1)、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2)、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必须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3)、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不愿待在家里执着过去型——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因素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并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破烂分三类:不用的东西——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还在用的东西——一滩混乱的淤泥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堆积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
(4)、“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且对物品的爱惜之情,要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
(5)、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6)、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必须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7)、你优秀了,自然有对的人与你并肩。还是先想着如何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吧,别整天奢望会遇见什么对的人,你还太年轻,就算遇见了也抓不住。
(8)、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9)、我深感不安。以我经验来看,事有蹊跷,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是在闹妖。我于是跟上他们,为防被抓软肋,半路上把面膜扯下来扔了。我看到他们进去我的卧室,当我走到卧室门口时,看见他俩正往我床上扔玩具。
(10)、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我,并且时间轴永远是此刻。
(11)、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
(12)、了解自我,放下过去的自我,就能发挥出自我的潜能。
(13)、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能够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14)、在断舍离的最初阶段,如果抑制不住地出现"好可惜啊""良心不安"之类的感觉,想一想这些"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15)、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就能够分成两种:从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回过神来才发现的东西,会给我们传递十分深刻的信息。
(16)、对人类来说,比起生存需要来,归属认同等需要更为强烈。在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异常丰富起来。
(17)、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可是,也不是说所以就不要拥有任何东西,而是说理解了拥有的本质,就能自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境,这一点才是重要的。
(18)、我:“我书怎么了我书?我现在说你俩呢,我可没有满世界堆书堆到没地方下脚。对吗?”
(19)、所以,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剩余的信息,只选择自我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20)、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减少物品的数量,这样不管是多狭小的旧房子,都能自然而然地营造出高品味的感觉。在买东西的时候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
(1)、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我随着别人的心境起伏波动,让自我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当这样,应当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我的心境快活引力圈里来。
(2)、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我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3)、三种扔不掉物品的人:脱离现实型,固执以往型,忧虑未来型。
(4)、断舍离,是对过往的一种告别,也是当下的一次新的开始。
(5)、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
(6)、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7)、如果你对别人的东西比对自己的还在意,就说明你对自己太放松,对他人太严格。
(8)、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宜自我的品味"。
(9)、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0)、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11)、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12)、根本没有必要消除这种异样感,如果能够意识到让自我感到异样的原因,所以而卸下包袱,或是对此有所领悟,那么就不会徒增剩余的压力了。
(13)、新的整理术,不仅仅要解决表象问题,更要灌输新的人与物的价值观念。
(14)、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15)、基本来说,让房间乱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地随便乱堆东西,就相当于赋予了自我否定自卑的能量。
(16)、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7)、我:“你看你这孩子不是挺懂……这话你奶奶教你的吧?用在爸爸床上不合适。下次不要这么说了。”
(18)、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断舍离把身体上的这种自动化系统归为“相”,彻底地进行了断舍离,打做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与之相对的就是不怀疑和乐观。
(19)、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20)、不同阶段,物品要断舍离,关系也更要断舍离。因为,你一直在自己的路上往前走,不适合的物和人都可以放弃。
(1)、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2)、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3)、我:“你不要看了一点点东西就乱接下茬儿,你是不是在班里也这样?我下次得问问你们班主任。”
(4)、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5)、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能彻底除掉停滞运与腐败运。
(6)、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7)、其实正是“我不会如何如何”的想法,夺去了我们的干劲,还进一步变成伤害自己的心灵垃圾。在整理工作开始时,最应该丢弃的,就是这个错误认知。
(8)、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9)、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我,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