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经典农谚82句精选
农业种植谚语
1、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1)、以前小麦收割要经过几个步骤,先是将小麦从地里割倒,然后再拉回家,再在地上将麦粒碾出来,最后要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最后入仓,步骤一道都不少,现在机械设备隆隆响,前面三步并作一步走,最后只剩晒和藏了,极大提高了效率。
(2)、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3)、犁得深,耙得匀,土里长出金和银。 耕地不平,难保墒情。 一年一层皮,十年深一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种多收,不种不收。
(4)、麦子到了熟的时候,要抢收,抢打,然后快点入仓;因为麦子熟的一方面很快,不抓紧会丢很多;然后麦收的时候很容易下雨,造成收获的麻烦甚至浪费很多,所以收麦讲究一个快字。
(5)、 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播种、施肥、管理,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是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不过,节气不变,但自然条件容易变,所以就要因地制宜,在同一地区,地形地貌的不同,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都不一样。
(6)、解读:施了多少肥料才会长出多少的粮食,表明了施肥对粮食生长的作用。
(7)、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8)、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9)、花生缺硼也会造成花生空壳,花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就算开花结果了,籽粒也不会很饱满,对产量影响也是很大的。建议,在花生苗期、开花前、结荚各喷施一次螯合硼,每次喷施一桶水加30克硼肥即可。
(10)、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谚语
(11)、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12)、有苗不愁长,无苗没指望。 全苗八成收。 先好一粒种,增产千粒粮。 宁愿饿断肠,不能吃种粮。
(13)、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14)、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15)、我们在种植花生时,会出现空壳和烂果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缺钙和硼。其实,土壤中并不缺钙,只不过是被磷给固定了,所以,我们要多用粪肥和氨基酸类的肥料。另外,在酸性的土壤里我们可以去考虑使用石灰,碱性土壤就要用石膏。
(16)、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17)、雨种谷子晴种棉,栽菜宜选连阴天。是说种谷要在雨后种,棉花要在晴天种,栽菜苗要衬连阴天,否则就不会成活。
(18)、当麦子黄了快要收割的时候,不能刮风,刮大风能够使小麦产生倒伏,而且大风能把麦粒刮下来,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麦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
(19)、柳毛开花,种豆点瓜。柳絮扬,种高粱。柳絮落地,棉花出世。柳絮落,栽山药。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20)、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2、十句经典农谚
(1)、放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不可随心所欲,还要根据地势、水情、节令等重要因素来适时地进行灌溉,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
(2)、小麦黄的时候就可以收了,等到完全干了收获就会丢掉很多粮食,说的收麦子要抓住时机才行;农村里面的种地都是讲究一个时机,大家把握好了才能收获多。
(3)、人靠饭养,地凭粪壮。 人靠饭饱,田靠肥料。 人要饭养,稻要肥长。 人是饭力,地是肥力。
(4)、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5)、3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6)、这说的是玉米刚出雄穗而尚未开花散粉时,就隔行或隔株把雄穗去掉,促使异株授粉,并调节植株营养更多地向雌穗运输,增大叶片的光合能力,减少病虫害,使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7)、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土壤缺水会造成旱灾,水多了又会造成涝灾,要想旱涝保丰收,就必须兴修水利,疏通沟渠,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才能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产增收。
(8)、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10)、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11)、粪是庄稼宝,攒粪如攒金。 人瘦脸黄,地瘦没粮。 有产无产靠水,增多增少靠肥。 储水如储金,打井如掏银。
(12)、秋后的丝瓜——满肚子私(丝);一肚子私(丝)
(13)、春谷适当晚播能高产。谷子是短日照作物。春谷播种过早,营养生长延长,后期易早衰。开花灌浆期正遇高温高湿天气,易“伤热”秕粒多,产量低,而且病虫严重。据新乡农科所试验,谷雨播种谷子白发病为14%,立夏播种为6%,晚播15天谷子白发病减少了一倍多。夏谷要求早播,麦收后应抢时播种。棉花有无限生长习性,积温越多产量越高。播种晚积温少品质差,产量低。所以“早谷子晚花,十年九年瞎”。
(14)、2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5)、庄稼播下,丰收肯定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夙愿。这句谚语意思是:如果节气无误,风调雨顺,那么稻米丰收,但是米价也会随之比较便宜。二月二当天,如果春雷乍响,预示这一年收成很好。在现代人中看来,这句话可能并不科学,在今天的农业活动中也并不适用了。
(16)、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关于农业种植的民间谚语(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17)、壮苗三分收,弱苗一半丢。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棉花锄八遍,棉桃成串旱豇豆,涝小豆, 不旱不涝收绿豆。
(18)、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9)、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20)、另外,每亩18%氯胆•萘乙酸可湿性粉剂80克+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70毫升+磷酸二氢钾200克+水40-50公斤进行全田喷施,连续喷施2-4次,每次间隔10-15天,既能促使大蒜鳞茎膨大又能防治大蒜出现干尖黄叶的现象。
3、种植农作物谚语
(1)、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2)、很多农民朋友常年种植小麦,一旦小麦连续种植三年,这个时候就要选种,如果不选种的话就要换个品种种植,否则产量就要下降。
(3)、当然,谷雨前后能够种植的作物还有很多,例如春玉米、黄瓜、茄子、辣椒、丝瓜、苦瓜、西红柿、豆角、冬瓜等都可以种植了。夏至栽红薯红薯别名山芋,是外来物种,原产于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引入到我国云南、广东、福建等地种植。红薯喜温、怕冷、不耐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0℃,温度低于15℃时停止生长,所以老辈人有“夏至栽红薯”的说法。这时候的温度正适宜,有利于栽种后存活。
(4)、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5)、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6)、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7)、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工厂,没有叶片农作物就会减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散养畜禽较多,畜禽啃青给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为禁止畜禽啃青,很多村成立了护青队。禁止畜禽啃青成了当时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8)、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9)、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指驴,比喻脾气犟的人)牛喂盐,每天一两或八钱。
(10)、芒种这个时候,既是收麦的时节,也需要尽快种上秋季庄稼,否则就会错过最佳生长期,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11)、看田选种,看种种田。有关农业谚语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3)、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 麦盖三场被,头枕蒸馍睡。 腊月雪满天,来年麦子堆成山。 一棵红薯一把灰,
(14)、大蒜不能刨得过早,刨早了不仅影响产量,还蒜皮褶皱不发亮,没有卖相。建议,大家扒开蒜皮看到蒜瓣发红、发紫、皮硬的时候刨出来,产量最高。很多农民会在小满前后刨蒜,但是地区有差异,还是要看蒜。这里刨蒜不出头指的就是刨蒜的时间,但是,现在随着人们需求的不一样,也是可以提前刨的,看想卖啥样的吧,不是一成不变的。
(15)、红薯结哩成大堆。夜里下雨白天晴, 粮食收的没处盛。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草膘料力水精神,喂牲口的记在心。
(16)、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霜降种河滩,早晚不差三五天。
(17)、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农业谚语: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18)、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9)、 有些谚语告诉我们怎么栽种,有些告诉我们怎么避免虫害,该什么时候施肥......例如: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这里的“千担肥”就是有机肥,这是告诉大家让作物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让产品品质更好。
(20)、早上红云由东到西超过头顶,不出一日有雨。所以“朝霞不出门”。晚霞、傍晚火烧云,红云形如鲤鱼斑,来日定是大晴天。
4、农业种植顺口溜
(1)、大暑不暑,五谷不鼓。是说天气该热的时候不热,粮食会欠收。
(2)、豁豁(兔子),一年十二窝,热死一窝,冻死一窝。
(3)、豆见豆,九十六。(96天熟)冷装豆子,热装麦。
(4)、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1)
(5)、 “数字农业”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
(6)、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7)、生粪上地连根环。 鸡粪肥效高,不发烧死苗。
(8)、解读:春天的化肥越丰富,秋天就可以大丰收,报名了化肥对农作物的意义。
(9)、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0)、 肥料与农业建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1)、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农谚谚语_有关农业的谚语农谚谚语_有关农业的谚语_(防灾)
(12)、农业是百行本。 地是宝中宝,没它活不了。 千业百行,庄稼最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13)、再有,配置花生三遍药时,一定别少了下面这四样,分别是:钼酸铵、螯合钙、螯合硼和磷酸二氢钾。
(1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15)、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16)、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农业的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17)、土壤中的养分从那里来?除了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外,主要靠施肥来充补,因为农作物收获后,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如小麦每100公斤籽粒中含氮4公斤、含磷0.45公斤、含钾0.6公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带走的营养,必须以肥料的形式如数归还,否则就会出现“贫血症”(养分贫瘠)或“富积症”(补充过量)。只有达到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养分平衡,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但是,施肥过多也会造成减产。如氮肥施用过多,常常会造成庄稼疯长,贪青晚熟,病虫加重,容易倒伏,籽粒秕小,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惯养出娇子,肥田出秕谷”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获得高产,首先要施足底肥。底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培肥和改良土壤,二是可以不断地供给庄稼整个生长期的养分。一般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底肥,追肥主要是氮肥。如小麦的施肥方法为: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全部、氮肥的70-80%作底肥,氮肥的20-30%作追肥。玉米施肥方法为:占施肥量的10-20%作底肥(又称种肥),80-90%作追肥。追肥一般都在作物的需肥高峰期(大生长期),如小麦在起身期,玉米在拔节期。只有合理施用肥料,才能优质高产。农谚“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施肥不合理,产量出问题。肥料施不够,产量打折扣)。就是这个道理。
(18)、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19)、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20)、40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5、常见的农业谚语100句
(1)、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叉路口大都一期A座1711-1714/1902-1906
(2)、头伏在公历7月中旬,胡萝卜该种了。7月下旬—8月上旬(二伏)是种芥菜的时候。8月8号立秋,秋后有一伏,数罢三伏为8月中旬,许昌地区种白菜的最佳时间为8月15—20日。如白菜在三伏前播种,白菜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发生就会严重。8月25日以后播种抱心难,产量低,品质差。总之各种作物都有适宜播期,过早过晚就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